A15版+記者蔡惠芳/台北報導
新版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,將於5月1日上路,主建物、附屬建物和共有部分面積、售價將分開標示。建商表示,「未來房價只會更透明化,房價也不會偷偷漲。」但是房價也不會因此而下跌,消費者應有理性認知。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即將上路,內政部近期召開記者會,要求業者應遵守新制要求,尤其是針對主建物、附屬建物及共有部分之面積及售價,採分開計列方式,讓消費者了解房子各部分坪數、價格,在購屋決策上有清楚的依據。
中信房屋副總經理劉天仁指出,預售屋定型化契約條款的重要修正項目,包括:契約應明列主建物、附屬建物與公設的面積與價錢;面積有誤差即找補差價;依工程進度付款部分,每次付款間隔日數應在20日以上,避免不肖建商拉近收費間隔;立契約書人增列不動產經紀人欄位等。劉天仁表示,建商除應將房屋價款標示清楚外,主建物、附屬建物及共有部分等3部分,把價格、坪數,予以分開標示。這是基於主建物、附屬建物及共有部分構造成本、功能性不盡相同,應各有不同價格。
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表示,建商已普遍認知,新版條文正式上路後,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中,面積標示上更為詳細。這樣不僅可讓房價更透明化,消費者更清楚錢花在哪裡,減少日後在面積上的爭議,建商也不會讓房價偷偷漲;不過,房價也不會因為房價更透明化而下跌。
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則表示,市場仍需一段磨合期,成效有待觀察。但不論主建物、附屬建物以及公設,未來如何計價,消費者所需負擔的房屋總價,短期內看來並沒有修正空間。蘇啟榮表示,未來新版契約在附屬建物的面積標示方面,要求建商分別列出陽台、雨遮以及屋簷等各項面積,以往包裹式的標示所造成面積認知不清等問題,不至於再出現。
資料來源:http://house.chinatimes.com/content-indexNews-content.aspx?NewsID=18216